【气象科普认识我们身边的天气】认识我们身边的天气
【气象科普认识我们身边的天气】认识我们身边的天气
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,许多人每天都在广播【气象科普】认识我们身边的天气络上天气预报,因为天气的阴晴雨雪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。例如,冰雹会毁坏庄稼;雷雨可能对我们的生命构成威胁;暴雨会造成城市内涝和山洪、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;低温冰冻天气将给交通运输带来吐鲁番天气影响。
要想进一步了解天气,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些概念。天气是什么?天气现象包含哪些自然现象?天气系统是什么?现在为您逐一解答这些气象问题。
天气是指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(淄博天气预报15天)及其变化的总称;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,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、云、雾、雨、雪、霜、雷、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。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、低压和高压脊、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,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,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、相互作用,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,构成了大范围的天气形势,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,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。
降水现象:根据降水物的形态可分为液态降水、固态降水和混合型降水。液态降水包含雨、毛毛雨、阵雨等;固态降水包含雪、冰粒、米雪、冰雹等;混合型降水包含雨夹雪、阵性雨夹雪等。此外,根据降水性质,降水现象又分为阵性、连续性和间歇性降水三种类型。
地面凝结和冻结现象: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,如霜、露、雾、雾凇等,是另一类降水现象,又称为水平降水。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,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,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。
视程障碍现象:包含雾、吹雪、霾、沙尘暴、扬沙、浮沉等,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变差的现象。
晴天:指天空的总云量不足一成,贵阳的晴天日数较少,全年平均晴天日数只有17.8天。
多云:老百姓常常将多云理解为天空中云量很多,故看不见太阳,其实多云是指天空总云量为3~8成,同样是阳光明媚的。
阴雨天气:表示天空总云量为8成以上,或者伴随降水发生,在贵阳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和天气系统的影响,全年平均阴雨天气日数有2.1天,接近全年的2/3。
暴雨: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达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“暴雨”,贵阳年平均暴雨日有2.7天,主要集中在5到10月,其中以6月暴雨日数达到最多。
雾: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微小水滴,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,气象上按水平能见度距离将雾的等级划分为5个标准。能见度在1~10公里之间为轻雾,低于1000米为雾,200~0米之间为大雾,~200米之间为浓雾,不足米为强浓雾。贵阳的年平均雾日达8.5天,主要出现在仲秋到隆冬时段(许昌15天气预报),以12月最多。
雪:雪是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,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,雪是大气固体降水中最为广泛、最普遍、最主要的形式。雪花很轻,单个的雪花只有0.2~0.5克,虽然它们形态各异、奇妙万千,但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。贵阳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1.3天,主要集中在冬季(丰南天气预报),以1月降雪日达最多为5.1天。
冻雨:冻雨由过冷却水滴组成的,当雨滴降落时,与温度低于0℃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雨称为冻雨。贵州是我国出现冻雨最多的地区,贵阳的冻雨主要出现在冬季,冬季冻雨日数占全年冻雨总日数的%以上,历史上冻雨的初日出现在11月中旬,终日出现在3月下旬。
霜冻:霜冻是温暖季节中日平均气温在0℃以上时,在土地表面、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空气层发生短时间温度降低到0℃或0℃以下的现象。发生霜冻的时候,可以有霜﹙白色的冻结物﹑也称白霜﹚,也可以没有霜,舟山天气是以地面温度≤0℃作为霜冻的标准。贵阳的霜冻从10月到3月都有出现,11到1月最为集中,12月份是霜冻出现最多的月份。
在上述列举的天气现象中,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,气象部门将根据其危害程度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。
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,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,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审议通过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。
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(天气预报仙桃),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,预警信号由名称、图标、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,分为台风、暴雨、暴雪、寒潮、大风、沙尘暴、高温、干旱、雷电、冰雹、霜冻、大雾、霾、道路结冰等14类气象灾害,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、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,来确定预警信号级别,一般划分为四级:Ⅳ级(一般)、Ⅲ级(延吉天气预报15天)、Ⅱ级(严重)、Ⅰ级(东营天气预警),依次用蓝色、黄色、橙色和红色表示,同时以中英文标识,根据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特征、预警能力等,确定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级别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充分利用广播、电k2k2圣比德堡天气、电子显示装置等媒体手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,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,及时更新或者解除预警信号,同时通报本级人民及有关部门、防灾减灾机构。